建筑師: AFKS, Architects Rudanko + Kankkunen
攝影師: Martin Sommerschield, Kuvio Ltd
設計團隊:Anssi Kankkunen, Hilla Rudanko, Mikko Kilpel?inen, Valter Rutanen, Kiira Piiroinen, Jaakko Keppo, Matti Sten, Jari Frondelius, Juha Salmenper?, Pirita Nyk?nen
結(jié)構(gòu)工程師:FCG Suunnittelu ja Tekniikka Ltd
室內(nèi)設計:FCG Suunnittelu ja Tekniikka Ltd
教育咨詢:FCG Consulting Ltd
景觀設計:Nomaji landscape architects Ltd. and Virearc
電氣工程師:FCG Suunnittelu ja Tekniikka Ltd
HVAC 工程師:FCG Suunnittelu ja Tekniikka Ltd
防火工程師:KK Palokonsultti Ltd
聲學工程師:FCG Suunnittelu ja Tekniikka Ltd
廚房設計:HKR suunnittelu
主施工方:Rakennus K.Karhu Ltd.
City:Sibbo
Country:芬蘭
案例來源:建日筑聞 (ArchDaily)
Sipoonlahti學校有一個整體性的學習環(huán)境,新舊結(jié)構(gòu)、室內(nèi)和室外相互結(jié)合來支持芬蘭的新課程。該項目是2016年邀請建筑競賽的成果。建筑師Rudanko + Kankkunen和建筑師Frondelius + Keppo + Salmenper?的獲獎設計被稱為“串聯(lián)”,以強調(diào)新舊之間的聯(lián)系。紅黑相間的磚砌延伸部分置于現(xiàn)有校舍的前面,它們與舊校舍的主樓無縫相連。
新建分支在舊校舍和新校舍之間創(chuàng)造了一個小型的學習庭院。擴建部分還賦予整體一個新的較低的立面,這是有趣的而且為大型的建筑綜合體引入了一個兒童的尺度。 競賽的目的是創(chuàng)造一個與芬蘭新課程相對應的學習環(huán)境。Sipoonlahti是自2016年新課程實施以來較早推行的例子之一。
課程強調(diào)兒童是獨立的個體,他們是獨特和不同的學習者。它鼓勵以現(xiàn)象為基礎的學習,讓孩子們探索世界上各種各樣的現(xiàn)象,并允許教師們與之合作。這種新的方法需要多種多樣的學習空間。孩子們有時以小組為單位工作,有時大家聚在一起表演和演講,有時也會花時間沉浸在自己喜歡的學習或游戲中??臻g需要靈活布置:原來均勻分布在相同大小教室的相同面積現(xiàn)在用于不同的學習區(qū)域,如團隊協(xié)作中心、閱讀角和聚集區(qū)等。
在Sipoonlahti,我們將新的學習環(huán)境組成學習村落。孩子們從內(nèi)院進入他們的學習村。學習村分布在大樓的每個翼樓,每個學習村都能容納四到五個學習小組,大約100位學生,由老師們共同領導。學習村分為不同類型的區(qū)域以適應不同規(guī)模的小組工作。學習村的主題和空間分配在一天中可以靈活變化。學習村是舒適的鋪地毯的空間,有大量開放的聚集區(qū)和一些大小不同的適合教學和小組活動的房間。開放區(qū)內(nèi)亦設有小型房屋狀的小組工作坊,供小組工作及社交活動使用。學習村都與學校中心的餐廳、有就餐空間的表演室、圖書館、小禮堂和舞臺相連。
院落由舊校舍的中央大廳改造而來。擴建部分與舊的大廳空間相連,在二層高度上加建了新的房間。在這些漂浮的體塊之內(nèi),建了新的樓梯、舞臺、餐廳兼學習室。用這些懸浮的體塊填充現(xiàn)有的高空間,是這個學校內(nèi)部的一個主要建筑特征。學習環(huán)境不僅限于室內(nèi)。孩子們被鼓勵也到室外去實驗和探索現(xiàn)象,從而學會怎樣將一個主題與他們自己的生活環(huán)境結(jié)合起來。
室外空間被設計為學習環(huán)境的延伸。在室內(nèi)和室外移動很容易,因為孩子們的鞋都放在自己空間的入口處。內(nèi)部庭院易于管理,適合較小的孩子學習,年長的則可到遠一些的地方比如校園池塘去進行探索。校園庭院由Nomaji景觀設計事務所和Virearc設計,以滿足不同的學習主題和體育活動。(文字說明由建筑師提供)翻譯:悅齊容
營業(yè)時間: 主營業(yè)務:
周一至周五:9:00—18:00 視覺設計 展廳設計 商業(yè)空間設計
周六、周日:9:30—17:30 活動策劃 辦公空間設計 校園文化建設